成都医学院-晨云智慧就业管理服务系统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单位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 详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新文路8号
招聘信息
招聘专业 药学_计划人数:1
药学_计划人数:3
中药学_计划人数:1
药物制剂_计划人数:3
药学_计划人数:5
生物制药_计划人数:1
生物技术_计划人数:1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_计划人数:1
生物医学工程_计划人数:2
招聘职位 科学研究人员_计划人数:10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_计划人数:11
招聘要求


公司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企业性质科研设计单位

单位简介: 工商查询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为省药监局直属事业单位,依法承担各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药包材、药用辅料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及生产环境卫生评价等工作,是国家首批/西南首家生物制品批签发机构、国家首批/四川省唯一化妆品风险监测检验机构、中西部首家GLP认证药品检验机构、西南唯一国家药监局医用防护产品实验室、全国药检系统首家仿制药疗效与一致性评价生物样本检测机构,并于2019年获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口岸药品检验机构,使得成都成为全国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获批进口生物制品(含批签发品种)的口岸。

历史沿革,前身为四川省药品检验所,始建于1979年6月;2004年经四川省编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13年8月在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基础上整合省级涉及食品检验检测的相关事业单位,设立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2016年7月22日,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川编办发〔2016〕92号文件精神,加挂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牌子;2021年2月23日,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川编办发〔2021〕13号精神,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更名为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内设机构,现内置有19个部门,其中9个职能部门分别为:行政管理部、综合业务部、市场服务部(抽样中心)、科研质管部、资产管理部、党委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10个检验部门分别为:化学药品检验研究所、中药民族药检验研究所、生物制品检验研究所、生物样本检测中心、微生物检验研究所、包装材料和药用辅料检验研究所、无源器械检验研究所、有源器械检验研究所、化妆品检验研究所、安全评价中心。

设备和场地方面,现有各类精密科研分析仪器设备3196台/套,原值4.02亿元;在用实验室和辅助用房面积近3万平米。目前在建的四川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于2021年1月27日获得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川发改投资〔2021〕29号),占地总规模约53556.72平方米,建设工期28个月(按正式开工起算),预计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人员队伍方面,目前,全院共有在职职工371人,其中在编123人,编外人员248;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2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人;学历方面,有博士17人,硕士159人,专业技术人员320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6%。院内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有70余名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和省级药品GMP、GSP、GLP认证员等构成的专家群体。

资质参数方面,资质参数方面,目前获得的省级资质认定(省级CMA)项目和参数1412项,国家级资质认定(国家级CMA)项目和参数4080项,实验室认可(CNAS)项目和参数5772项;获得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登记证书11个。

科研创新方面,近年来,共计承担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完成药械化标准制/修订、检测方法验证等横向研究项目200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3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申请专利50个,取得授权26个。在SCI、EI等收录期刊、各级学术交流会发表论文近千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60部。继2017年我院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之后,又先后获批了5个国家药监局、省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首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等科创基地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入选数量在省级检测机构中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并列第四。

省药检院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按照国家药监局“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总体工作思路,积极践行省药监局“提高政治站位、守牢安全底线、提升监管效能、创新服务发展”工作要求,锚定“保安全、促发展、创一流”总体目标和“创新、开放、协同、服务、风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3+4+1”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安全监管、产业发展三个大局,积极推进检验、科研、管理、信息四大体系建设,坚持管理为发展赋能,合作为事业赋能,切实增强单位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驱动力、执行力,努力打造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中心和产检研一体化平台,更好地服务市场大循环,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切实做到支撑监管保安全、助力产业促发展、服务公众惠民生。